抗美援朝战争的正当性毋庸置疑,这一点如今已无可争辩。然而,关于具体战役的评价,却存在诸多不同声音。
从客观角度看,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并非全胜,部分战役中的失利或挫折,要么是情势所迫,要么具有战术上的必要性。尤其是第三次战役,远非简单的“败仗”,如果单从战线推进来看,第三次战役反而可视为一次极具战略意义的胜利。
不过,正是这第三次战役,招来了最多的质疑和争议,这是为什么呢?
展开剩余86%在第二次战役中,志愿军歼灭了美军多个精锐部队,给美军造成极大震慑,形成了美军的“恐韩”心理。然而,随着天气逐渐严寒,前线士兵缺乏足够的棉衣和后勤补给问题日益突出。
对此,彭德怀曾评价说,抗美援朝初期,志愿军士兵所面对的艰难和危险,甚至超过了长征时期的红军,连那些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都无言以对。
“苦不苦,看看长征二万五。”这句老话在这里显得苍白无力。
基于战场现状,彭德怀向中央军委建议,志愿军应在三八线附近暂停进攻,进行整顿和补给,等待后勤体系逐步完善。
但毛主席并不同意,他坚持要求志愿军继续推进,否则一旦战争形势发生变化,前两次战役的成果将被大大削弱。
两人虽然在是否立即发动第三次战役的时间点上存在分歧,但对是否应开展第三次战役并无异议。后来的事实也证明,毛主席及时出兵的决策是明智且正确的。
然而,第三次战役打得过于顺利,反倒暴露了一些隐患。整个战役过程中,志愿军并未遭遇到美军的有力抵抗,美军多次迅速撤退,志愿军因机动性限制,未能有效歼灭美军任何一个重装兵团。
很多战役分析人士认为,第三次战役未能歼灭大量敌方有生力量,反而使志愿军战线深入到美军有力反攻的平原地带。
另外,战线推进过远,也使后勤压力骤增。随后的第四次战役,美军快速推进正是抓住了志愿军补给线过长的弱点。
因此,很多人质疑第三次战役的必要性,认为只需守住三八线即可。
那么,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?
第三次战役发生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,是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的第三次大规模攻势。它建立在第二次战役胜利的基础上。第二次战役中,志愿军以轻步兵优势,击败美军装甲部队,重创美军多支部队,迫使美军撤至三八线以南。志愿军顺势收复平壤等战略要地,粉碎了美军“圣诞节回家”的虚张声势,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局势。
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极大振奋了志愿军士气,之前广泛存在的“恐美症”随之消散。但这场胜利也付出了惨重代价。
由于补给困难以及朝鲜严寒天气的影响,志愿军伤亡惨重,尤其是第九兵团,他们在进入朝鲜前甚至连基础棉衣都严重不足,寒冷造成的伤亡人数急剧上升。
在长津湖战役中,第九兵团与美军第一骑兵师展开激烈交战,尽管美军奋力抵抗,志愿军依旧顶着严寒坚持战斗,但伤亡接近三万人,是志愿军中损失最大的一个兵团。
在此背景下,彭德怀向中央军委建议让部队休整两三个月,补充兵员和技术兵种,如通讯兵、防空部队,为第三次战役做准备。
彭德怀的建议基于对战场的客观分析。他指出,朝鲜半岛南部战场较窄且地形平坦,极其有利于美军依赖火力的作战风格。第二次战役暴露出志愿军防空力量薄弱,继续向南作战势必拉长战线,遭受美军空中火力的打击将更加严重。故建议守住三八线,稳扎稳打,等待有利时机。
然而,毛主席不同意彭怀的建议。他坚持认为志愿军必须继续进攻,否则前两次战役的胜利将失去意义。毛主席的决策反映了他对战争全局的深刻洞察。
第二次战役结束后,联合国大会迅速召开关于朝鲜战争停火的会议,并获得多数赞成票。这显示西方国家对志愿军的真正意图和态度仍不明确,也对志愿军的进攻态势感到忌惮。12月22日,周恩来总理针对联合国大会发表声明,驳斥美方所谓“和谈”说法。
他指出,早在志愿军入朝前,中国多次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,但美军置若罔闻。他们不仅帮助韩国军队赶走朝鲜人民军,还继续向朝鲜腹地推进,甚至越境轰炸中国鸭绿江边境,期间并未提出任何“和谈”请求。美军所谓“和谈”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,争取喘息继续进攻的策略,根本不会带来和平。
毛主席虽不完全了解美方细节,但深知帝国主义的本质。中国的目标是保护朝鲜免受侵略,理论上守住三八线足矣,但若志愿军止步于此,只会助长美军嚣张气焰,侵略者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,只会不断试探对手底线。
此外,停滞在三八线将导致国际上形成不利的既定事实,未来若要继续南进,国际压力将更大。
因此,毛主席判断,虽然志愿军补给不足,形势看似劣势,但美军的抵抗力将非常有限。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。
美韩联军战术僵化,战斗意志不强,装备优势是他们的最大依仗。而刚经历第二次战役的挫败,美韩联军因补给不足,战斗力下降更甚志愿军。若不趁此时机取胜,待美军装备恢复,后续战斗将更加艰难。
在毛主席坚决推动下,志愿军开始筹备第三次战役。为了确保战役的突然性,志愿军选在圣诞节期间美军警惕松懈时发起全面进攻。第三次战役的实战结果证实了毛主席的判断,美韩联军溃败,志愿军一路挺进至汉城,平均推进约100公里,形成了令人震惊的战果,极大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盟友的士气。
第三次战役结束后,美国也开始积极寻求与中国谈判,而不再是之前那种傲慢等待中国主动来谈的态度。
客观而言,虽然第三次战役占领的领土在第四次战役中被美韩军收复,但美军始终以将战线推进鸭绿江岸为最终目标。
对中国而言,守住三八线是战略底线,第三次战役的胜利为后续谈判增加了筹码。
如果从第二次战役后就停留在三八线,中美双方的僵持可能更久,美军不会轻易接受停火协议,志愿军在朝鲜的战斗将更为持久和艰苦,伤亡也会更大。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多与我互动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欢迎点击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推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湖北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