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稹喝醉了。
醒来后发现客人在哭,原来自己在醉梦中把来客当成亡妻,问长问短。
这是《六年春遣怀八首》(其五)中记述的场面,原诗更值得回味:
伴客销愁长日饮,偶然乘兴便醺醺。
怪来醒后傍人泣,醉里时时错问君。
在他的诗集中,同样感人的悼亡诗还有不少。广为流传的“贫贱夫妻百事哀”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等名句其实都出自他手。
展开剩余87%读这些诗,用不了几分钟。但会有被击中的感觉,久久不能忘怀。
读完一本诗集,也用不了太久;其中的人生况味,却异常丰富。
比如元白之间的友情。两人文艺主张相近,又是同科及第,常有诗歌应和,连白居易在船上点灯读元九新作直到天亮的情形,也被写进了诗里。
这段情谊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是元稹一家的“共识”。《得乐天书》是一首构思奇特的小诗,和开篇的诗构成了奇妙的照应。不过,这次是身边人看到元稹流泪了。至于原因,她们不问也能知个大概——白居易来信了。
远信入门先有泪,妻惊女哭问何如。
寻常不省曾如此,应是江州司马书。
读诗的几分钟里,也可以刷十几个短视频,点赞几篇笔记。区别是,诗或许会留在心里某个角落,在某些时刻冒出来,与你隔空击掌。其它的,更像过眼云烟,稍纵即逝。
这也是为什么,我们想建议你试一试,用短阅读,取代短视频的片刻。
短指的是篇幅。诗歌、语录、散文,可以随拿随放。
篇幅虽小,自成一个宇宙。
它尤其适合两种情况:一是爱读书的人,碍于工作忙、精力有限,因而选择读点轻松、简短的内容。二是想读书的人,但看到密密麻麻的字就失去耐心。留白充足的书页可以帮助确立信心,由此培养阅读习惯。
许多人会把短阅读等同于碎片化阅读,并不是一回事。
各种阅读软件都试图用碎片吸引你的关注,每天精选一段话、一句鸡汤,这些内容自然也不错,问题在于,有太多链接、太多界面,容易让人晃神。
书页,要稳定得多。它让我们专注当下,用白纸黑字,调动起我们的理智和想象。
没有电子产品的欧阳修可以利用“马上、枕上、厕上”的时间,研究严肃的学问,并记下这则简短的笔记。
这个典故太有名了,以至于盖过了原文中另一个有意思的点。欧阳修的自述是接着另一个人的话而来的——“平生惟好读书,坐则读经史,卧则读小说,上厕则阅小辞,盖未尝顷刻释卷也。”
他甚至给不同的阅读内容,安排了相应的姿势。经书、历史,需要坐着读,表示庄重;而各类杂记(“小说”)则可以悠闲躺读。
回头看看,承载着古典文化的古籍,大多篇幅不长。
梁启超列过一个“国学最低限度书目”,让我们简单计算一下:
《道德经》五千多字,由短句组成。《论语》一万五千多字,也多是语录。
《墨子》《庄子》,篇幅稍长,且已具备专论的形式,相当于论文集,但每篇也不过几百到两三千字。
卷帙浩繁的《史记》《通鉴》,每一节每一篇的内容也并不长。文集、诗集的情况同样如此。
《世说新语》是另一个好例子。该书虽说带有文学色彩、不可全信,但对了解时代风貌大有帮助。雪夜访戴的率性、长安日远的机敏、 管宁割席的纯粹……一千多年后读来,依然会有会心一笑的瞬间。粗算一下,平均每则,大约50字。
去年大火的电影《周处除三害》,片名和基本剧情走向就出自这本书。
有人担心:阅读古文需要一定基础。中学语文只要不是太差,就着一些注释,基本能看懂。
就算限定在距离我们时代较近的作者,篇幅短小的佳作同样有很多:鲁迅鞭辟入里的杂文、张爱玲苍凉的短篇,废名充满禅意的新诗,还有木心容量巨大的俳句……
是的,阅读单元可以小到只是一句话,比如:
新买来的家具 像是客人
汪曾祺的《世人二三事》,“从400余万字的作品中反复精选30余次而成”。他用亲切随性的笔调,游走在散文和小说之间,把各式各样的人描写得惟妙惟肖,让我们看见了世间的千姿百态。
更可贵的是,汪老有一颗平等看人的心,用他自己的话说:
我是个写小说的人,对于人,我只想了解、欣赏,并对他进行描绘,我不想对任何人做出论断。像我的一位老师一样,对于这个世界,我所倾心的是现象。我不善于做抽象的思维。我对人,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。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。
科普领域也不乏极简佳作。
年初,数学家王虹与合作者扎尔证明了三维空间内的“挂谷问题”,震动学界。这个问题表述起来十分简短:
长度为1的线段在平面上做刚体移动(转动或平移),转过180度并回到原位置,扫过的最小面积是多少?
能完整看懂证明的人自然不会很多(毕竟是100多页的专业论文),但翻开科普书籍,了解鲍尔平移、佩龙树这些脑洞大开的思路,依然是个充满乐趣的过程。
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·罗韦利的科普著作简洁中带有诗意。听他解释“时间的秩序”,会被迷住。当我们的视线从书页离开,会感觉身边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。
现代人的在线时长几乎占满了工作和睡眠之外的时间,意味着真实鲜活的生活经验成了稀缺品。
书本可以建立保护,帮助我们通往并抵达更丰富的生命。更重要的是,它很容易获取。每天几十分钟,用不了几天就能读完一本常规篇幅的书。
短阅读,是一种选择,也是一个起点。
就像那句古话说的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书封来源:douban
发布于:浙江省湖北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